(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28日上午十點,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滬杭甬高速改建工程彭埠大橋正式通車。
滬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區段改建工程全線高架和地面道路正式定名為空港大道(高架路),其中上層高架部分為空港高架路,下層地面道路為空港大道。彭埠大橋是該項目跨越錢塘江的控制性工程,上層為雙向八車道高架快速路,設計時速80km/h,下層為雙線輕軌,主橋長1350.8米,是國內首座多跨長聯公軌兩用鋼桁梁橋。
彭埠大橋從設計到建設全部由總部設在湖北武漢的中國橋梁設計、建設的“國家隊”完成。大橋設計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完成,設計宗旨為一條集城市快速路、軌道快線、慢行系統為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大走廊”,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副總經理張強介紹,為了解決杭州市慢行過江需求,充分利用橋梁空間資源,新彭埠大橋下層橋面兩側設置了慢行通道。為了與橋位處原有三座大橋相適應,采用了主跨4×240m的連續鋼桁梁方案,是國內首座多跨長聯公軌兩用懸鏈形上加勁連續鋼桁梁橋。
彭埠大橋由中鐵大橋局施工建設。建設中,建設者們攻克了三大特難點。一涉江,項目位于錢塘江下游強涌潮河段,受到上游九孔泄洪影響,建橋以來最大泄洪流量高達1.5萬立方米每秒,流速2.93米每秒。此外,還受到下游潮涌影響,譬如天文大潮、鬼王潮和風暴潮。在橋梁基礎施工期間,首次在錢塘江上采用圓形鋼板樁圍堰與多邊形鎖口鋼管樁圍堰作為止水圍護結構,大大縮短了水中施工周期,減小潮水對基礎施工的安全風險。二水下障礙物多,項目位于錢江二橋下游20多米處,80年代末施工二橋期間遺留障礙物多,在新橋施工期間引進絞吸式液壓吸泥機,解決了承臺施工的“老黏土”和水下障礙物等問題。三橋梁結構獨特,新彭埠大橋為主跨240米的多跨長聯公軌兩用懸鏈形上加勁鋼桁梁橋,無論從單跨跨徑還是孔數來講在國內極少有建成的案例,技術難度都很大。經過反復比選,最終主橋鋼桁梁采用“步履機+滑塊”頂推法施工,該方法也是大體量鋼桁梁頂推施工中首次成功應用。大橋鋼結構總重達6.2萬噸,大橋頂推總重最大達4.3萬噸,分8輪次拼裝頂推完成。
三年多來,杭州錢塘江兩岸熱火朝天的建設從未停歇。從深入河床110多米的基礎開始施工,到完成主橋71節段鋼梁頂推合龍、再到“江潮浪花”吊桿安裝……彭埠大橋建設跑出了“杭州速度”和“杭州品質”。
大橋的建成通車,將連接錢塘江南北兩岸,為杭州市主城區和蕭山區新增一個重要交通走廊,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提升杭州重要交通樞紐功能、增強杭州都市區互聯互通等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