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值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一群二年級的“小豆丁”來到越秀公園的“碳中和主題園”,學習科技創新助力碳減排知識。與此同時,他們還向游客推介自己親手繪制的環境地圖——此前,廣州協和學校開展環境地圖綜合實踐,孩子們通過實地考察身邊的環境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并最終通過30多幅優秀作品呈現出來,近日這些作品受邀在“碳中和主題園”展示。
作品關注低碳環保,精美程度讓人贊嘆
一張張足足一米大的畫紙里,精細地描繪著某個地區的環境——或是房屋、湖泊,或是古港、街道,又或是公園、博物館……如果僅僅以為這是寫生那你就錯了,里面可是大有來頭:每幅地圖均記錄著孩子們小眼睛里的大發現,有的圍繞“西村電動車出行”開展調查,有的關注帳篷休閑如何低碳“躺坪”,有的放眼黃埔古港的文旅低碳,更有的關注華南國家植物園的生態環保……作品種類豐富,聚焦廣州的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碳中和、非遺文化等。每幅地圖上都有清晰的圖標比例尺、調查背景、調查方法、調查過程和調查建議,精美而富有內涵的作品吸引了游人駐足觀賞。
據悉,為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提高環境意識和創新精神,廣州協和學校小學部已連續三年舉辦“協和杯”青少年環境地圖制作活動,在青少年思想中根植環保意識并落實到行動中,讓青少年站在社會主人翁的角度參與環境調查、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提升學生繪圖表達、科學調查等多方面能力
據該校小學部辦公室主任陳哲介紹,今年7月,項目組便精心準備了線上的賽前培訓,引導師生和家長更清晰地了解環境地圖的制作,每年都有400多名師生家長利用暑假開展實地調查、問題調研并結合思考整理資料、繪制地圖。
二年(1)班的學生在班主任余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黃埔古港文旅以及白云湖帳篷休閑低碳兩個項目的調查。學生們雖然年紀很小,但是卻非常認真。暑假里,他們先進行“頭腦風暴”確定主題,然后在家長的陪同下制作問卷實地調查:孩子們面對陌生人從一開始的膽怯到后來的獨立完成,收獲不小。當數據出來后,他們再進行整理和繪制——幾個“小豆丁”爬上大畫紙勾邊、填色、寫字,足足花了一個月時間才完成。繪制完成后,孩子們通過項目特色演講、沙龍式答辯,積極宣傳和介紹項目,獲得科學研究、書面和口頭表達、作品繪制、視頻拍攝等多方面鍛煉。
據悉,廣州協和學校每年的環境地圖制作活動均得到廣東省環境保護促進會、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的關注,派員到現場對參賽作品進行評審。參賽小組組員依次登臺對本組的內容進行匯報展示,針對評委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優秀作品將被選送參與全國環境地圖比賽。此前,廣州協和學校選送的作品已多次獲得全國環境地圖比賽一等獎、科創及環境類比賽的多個獎項,打響了該??萍紕撔潞铜h境教育的品牌。
(記者 林茹彬)